爱学习的朋友们好~没错,自认为在知识付费领域绝不会被割韭菜的古牧君,竟然也花了1000多大洋买了门课程,而且还跟本专业方向无关:是学自媒体的!?我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学完了全部课程,并结合自己的公众号写作经历做如下笔记和感想:
1,做自媒体对我们有啥用?
要不是因为公司组织的一次线下培训,让我听了这门课的精华版,我也不会花钱买这个课程,毕竟跟自己的日常工作相距太远了!但随着课程的深入,以及自己也开始做公众号,古牧君愈发觉得,自媒体可以放大自己!
具体来说,实际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1)体系化沉淀思考:形式会影响思考的质量。如果不是写成文章,尤其是这种要给别人看的文章,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仔细推敲自己的思考。通过内容对读者的友**,可以倒逼我们梳理整个思考的过程和细节,以便沉淀下来供自己回顾,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迭代升级自己
(2)接收外界的反馈: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琢磨出一个道理、做了某个实践之后,容易闷头儿沾沾自喜。当把内容发布出来之后,就会让更多同行看到,这样就增加了讨论切磋的机会。可能人家已经做过类似的,可以给点儿建议;也可能人家直接就指出你的问题,那就省的咱们自己去撞南墙了
(3)打造自己的职业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是职业生涯初期,一片红海望过去,你不给自己代言,别人真的没那个精力发掘你。自媒体可以放大你的影响力,类似登高一呼,让你的才华被更多人知道。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可能就是公众号刘言飞语?作者写公众号被大佬赏识发掘,直接从不知名小厂到大厂,实现职业发展的逆袭
(4)给自己晚饭加个?:确实有些大佬靠自媒体做知识分享实现了副业超主业,但这条路太窄了,更负责任的定位还是挣个零花钱。变现的方式主要还是广告,但也可以选择是主动的分销某个商品(类似好物推荐),还是被动的承接软文硬广。但不论如何,不忘初心、诚信经营才好
2,现在尝试做自媒体,算不算“49年加入**”?
自媒体的类型很多,有新兴的潜力股,也有成熟的稳健股。不考虑大家的兴趣爱好(比如跳舞、做饭啥的),仅针对知识分享而言,常见的平台也就是公众号、抖音、B站了
这里B站绝对是潜力股,但成本比较高,毕竟是视频嘛,就算你不出镜,也逃不掉后期剪辑;而公众号平台,虽说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红海领域竞争激烈增长乏力,但老牌平台对原创的保护,相比之下还是最好的。搬运、抄袭、洗稿等,其他平台大多为了内容的虚假繁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报就当没有,让创作者疲于应付躲在暗处的作弊者
对公众号平台而言,14年左右进场固然能吃到更多平台成长红利,但在平台成熟期也能享受到更全面的服务。不怕货比货,就怕没好货,只要选好切入点,什么时候进入都不算晚,何况咱们也不是求发家致富不是?~
3,公众号这个平台是否适合自己?
是否适合做公众号,除了考虑信息密度外,还有一点就是是否适合在微信生态圈层传播。如果你想写的内容,跟朋友圈的日常或工作相关,就能借到东风
所以垂直的内容没毛病,比如古牧君写数据方向,够垂直了吧,但朋友圈里有很多同事同行,他们可以低成本的完成第一波扩散传播;但小众的就不行,比如写古牧这个品种的历史、习性、特点,养这个品种的太少了,一两次猎奇还好说,长期的话就会缺乏共鸣
4,什么样的账号才是用户需要的?
结合过往的职业经历,我一直喜欢把公众号类比成品牌广告。因为它不纠结一两次的短期点击转化,更追求长期的占领用户心智。当读者通过公众号的名称、头像、文章内容等对账号形成一个稳定的认知后,一种确定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进一步,可以按如下6个维度全面衡量一个公众号
(1)独家感:为啥非要关注你而不是其他人?
(2)价值感:关注你对我有啥实际帮助?(3)讨喜度:整体的形象画风是否让人愿意接触?(4)普适性:内容是否受众范围比较广?(5)多样性:内容是否角度比较多样丰富?(6)稳定性:大主题方向是否恒定、给人一种靠谱感?
按这个自省了一下“古牧聊数据”
(1)独家感:观望了一圈儿其他数据方向的公众号,因为各种限制和目标定位的考虑,大家基本都是写短平快的豆腐块文章为主,而且大多集中在工具技巧层面。古牧聊数据更多侧重在思维和想法层面,还加持了独特的工作经历和实战案例
(2)价值感:用相对较低的更新频次,尽量保证文章的质量。选题也基本不跟潮流、不蹭热点,力争真诚的分享自己的想法
(3)讨喜度:打听过其他数据类公众号的受众男女比例,大多是男:女=7:3,而古牧聊数据是5:5,主要还是靠代言狗的形象讨喜。也有读者反馈,觉得这个号相对没那么套路感、模版化,比较素人真实一些。可不是么~我又不着急变现,又没有团队作战,可不就只能素人嘛哈哈哈~
(4)普适性:由于自身经历的岗位比较多,所以数据方向能兼顾到数据分析、策略产品、数据产品和部分AI产品,在专业方向上不会太窄;加上平时爱看书、爱瞎想,也能辐射到读书和职场感悟这2个更为宽泛的方向
(5)多样性:这是最让古木君头疼的地方了~9月份的熄火就是因为感觉写不出什么让自己满意的、之前没写过的话题了,头秃......
(6)稳定性:数据、数据、数据!这就是稳定的大方向~不会看着别的话题眼馋就偏离轨道,即便是聊看书聊职场,也尽量跟数据方向结合~
5,怎么打造一个被需要的公众号?
进入大家最熟悉的话题了,一开始其实我也觉得公众号的阅读量,肯定就是起个标题的事儿嘛。不过后来我发现,标题只能排在第三位,比它更重要的是公众号名称认知和常读用户占比
先说说为啥标题不是第一位的,因为就跟做生意一样,标题党能骗的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啊!如果读者长期发现,文章的内容配不上标题,每次都是高预期进来,失望的退出,长此以往很难维持阅读量,只能不断补充新流量。这就跟国内很多景区一样,反正中国人多,我也不考虑什么服务什么配套,能骗来一个是一个,来一个宰一个。但你别忘了口碑这东西,它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好的景区会让人流连忘返甚至重刷一次,垃圾景区只会让人望而却步
再说公众号名称认知,我们不妨模拟回忆一下每次关注一个公众号都是什么场景。可能是被人推荐,也可能是恰好读到了一篇文章觉得不错就顺手关注下,尤其是后者,可以类比刷抖音的时候关注一个账号的动机。我们刷抖音的时候经常会刷到一个宠物搞笑的视频,觉得不错,反复看了几遍,有点儿想要关注。但这时看了下账号的名称,跟宠物、搞笑没有任何关系,甚至点击进入主页后发现发布的内容主题飘忽不定,一般这种情况我们就都会退出滑走了(比如下图这种)
?这个账号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统一的认知(爆款视频内容是猫,账号头像是人,名称也是人名昵称,主页内容基本都是自拍跟猫没关系),没有给我们传递一种确定的价值感。这里的价值不见得一定是知识,也可以是娱乐、是谈资。所以回到上面我们聊过的,古牧君一直觉得公众号是一个品牌广告,这个账号下的每篇文章其实都好比是一个品牌发布的一个个创意广告。广告可以很精彩,但永远不要忘了,它服务的是这个品牌;公众号里一篇篇文章服务的也是账号,通过发布文章、与读者互动,不断强化用户对公众号名称的认知。因为让人记住账号名称,比让人记住某篇干货文章,对创作者的价值更大
最后说常读用户占比,官方给出的解释:“常读用户就是能在订阅号消息顶部“常读的订阅号”中看到该账号。这个指标是针对关注后阅读的,当新人关注了账号之后,再想让他看到账号,主要就靠公众号消息推送了。但消息推送为了对抗信息过载,策略上只展示用户常读的账号,只有占据这个位置才能保证每次推送都被看到。所以说,常读用户占比决定了阅读量的下限
说了这么多大道理,该来点儿实战的了。虽然我们鄙视标题党,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个配得上内容的好标题不丢人。起标题是个技术活儿,因为它同样需要以终为始,需要依照你的目标来倒推,不同的标题风格和技巧,有不同适应的场景
按照目的的不同,可以把标题的命名方式分成上述4种。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的标题《天呐!我竟然花了1000多块钱买了个网课?!》,大家觉得是什么目的和类型的呢
最后再举2个标题技巧的例子?,其实细心的朋友还可以观察下虎嗅文章的标题,普遍也比较有风格和套路。也可以检阅一下虎嗅体的套路跟上面介绍的套路,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甭管怎么起标题,最不能忘的本就是:内容要对标题负责,符合读者的预期,对读者负责
6,公众号真的能当成副业么?
没写公众号之前就听过一些朋友劝,说靠公众号挂广告流量变现不现实,太少了。后来写了2个月,开始有广告投放找到古牧君,还有想买账号的,都被婉拒了。我想说,这些相对被动的广告变现途径,确实不挣钱,但这并不是公众号变现的全部。如果你只是拿它当一个流量载体,只是一个管道渠道,天花板会比较低;但如果你拿它当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就拥有变现的主动权,可选的空间就会大很多
上图就是各种可能的变现组合,挑其中一个代入感最强的来说:粉丝打赏~真的有公众号可以靠粉丝打赏维持生计么?有的,典型事例在这里。这就又引发了一个问题:粉丝出于什么心态打赏呢?
并不见得文章写的越干货打赏的人越多,要区分不同的打赏动机
收获型打赏是那种我关注一个公众号很久了,发现它经常写一些高质量的文章,直到某天我又看到一篇,对公众号认可的量变积累到质变了,就跟喝酒一样,意境到了,就打赏一发。所以你看,这种打赏其实是对人不对文的,是一种长线的积累
而支持型打赏更多出现在某篇爆款文章上,它是对文不对人的。比如前几年揭发马蜂窝造假的文章,行文流畅,且充分营造出一种孤胆英雄、蚂蚁搬倒大象的悲壮BGM。这篇文章就被疯狂打赏,因为大家在用打赏来表达支持,彷佛自己也加入了这场正义对抗邪恶的讨伐
以上,就是古牧君自费学习后的笔记和感想了。随着不断的学习我还发现,虽然专业领域不同,但越到高阶,共通的东西就越多。比如这门自媒体课程就无处不渗透着产品思维。当然啦,再多的介绍都比不上亲身体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先看看课程主讲人刚出版的这本书?,低成本鉴别下是否自己的菜
如果实在有头铁的朋友,觉得有必要系统性的放大自己的小才华,就自行寻找课程购买地址吧!回见了您内
下期预告:可能是《规划企业级数据中台手把手教学指南》,也可能是《数据运营的一个典型实践案例》,看下周一的心情吧~哈哈哈
以上就是天呐!我竟然花1000多块钱买了个网课?!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