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先不要做AI产品
2024-09-11 06:50  浏览:29

来源|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最近腾讯上线了混元大模型,我在第一时间报名了内测。

然而,在2023年的最后几个月,许多布局AI产品的企业要么已经上线了产品,要么正在内部测试阶段。

AI产品在2023年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元年,大家都在迅速冲刺,争取快速吸引新用户。因此,AI产品经理培训班也应运而生,尤其在教育行业。非常多的AI产品经理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个行业中,课程往往先于职位推出。网络上AI类书籍也如此众多,让人不明白这些书籍是从何时开始写作的。

在AI爆发的短短一两年内,产品的进展尚有限,但泛知识领域却层出不穷。这种环境氛围使得互联网从业人员都不可避免地花费时间在AI上。

无论是写作、绘画、数据分析还是产品研发,互联网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产品经理,都已开始涉足AI产品的相关需求调研和实践。

先不要做AI产品

▲腾讯混元模型

这种氛围环境,让每个做互联网的人都一定会花时间在AI上。从写作、绘画、再到数据分析、再到产品研发,总之互联网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产品经理,都已经开始步入AI产品的相关需求调研或落地了。

在工作中也要求用AI作为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对此我有几个看法:

1.使用AI产品但不要做AI产品

如果你本身不是做AI产品的互联网公司,那么我请你不要做AI产品。希望可以再观望,现在市场还不够成熟。

除了让产品经理调研AI模型参数、以及了解应用场景外,AI产品的规范等都没有,所以现在做AI产品很难说相比其他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AI出现后,最多的就是应用部分文案和图片,而这些一线内容生成者,涉及到了office、以及其他场景。

内容生产是AI工具的主要阵地,通用大模型调用提升内容生产效率,而至于在社交、娱乐等其他行业领域里,做AI产品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2.现在的AI申请,门槛高

以百度的文心一言为例,虽然已经开放了使用,但开发者申请仍需排队等候,有些开发者等候时间已经超过一个月,仍未获得结果。

同样,腾讯的混元模型也仅向普通用户端开放,并通过申请制度进行资格审查。对于开发者和企业接入混元模型也是同样情况,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

3.现在的AI产品,大多都是玩

腾讯混元模型是小程序的方式提供试用,用户通过混元模型自带的prompt模板选择使用场景,或通过问答内容生成。

本质上就是一个“玩物”,虽然有各类模板,和其他AI工具一样,用户只能有娱乐使用。

当然如果生活中碰到了写信、写邮件,在手机上确实找不到好的模板了,可以用这个工具帮你快速生成。

但是都是非常少的场景。

因此,现在的市面上的AI产品仍然停留在C端用户层面。

4.基于prompt封装的产品

最近有一款比较火的产品,叫做character .ai,允许用户在应用内创建若干个角色,并与这些由AI生成的角色进行问答交互。

用户可以在娱乐中制作自己的角色并修改属性,也可以选择系统提供的角色。这些操作都是通过prompt来实现的。

先不要做AI产品

▲character.ai

该产品的底层是各类提示工程库,通过大量的提示语句完成角色的属性定义和会话前的前置条件。

先不要做AI产品

▲手动生成prompt完成AI角色搭建

通过这要类似的操作,配套前端角色选择、交互,并且允许用户配置角色的prompt。有了这样的产品上线,本质底层是各类提示工程库

随着通用AI的复杂度增加,未来甚至是到自己的个人助理也是可能的。

而这个产品在今年3月份就上线了,只是上线后经过到10月份才开始爆发式增长,本质是也是基于AI大语言模型的一个通用能力。

做文字、图片等内容生产工具的同学,要做AI产品。

做文字、图片创作的同学,我建议尽快接触AI,但苦于国内的幻觉问题、以及可接入平台、以及国外的稳定性、监管等种种要求。

所以很难去做AI产品的实际落地,除了调研外。

因此,现在不要将所有力量投入AI,最好等待AI接口和规范完善之后再考虑接入。同时,为了打造真正有用的AI产品,不要只关注用户实际的使用体验和价值,如果只是为了做一个AI产品而盲目套壳AI。这种产品往往费时费力而产生较少的效果。

以上就是先不要做AI产品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
0评